栏目名称
学院动态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桃李满山沟——记中宣部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

2022-03-05

春天已至,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已经做好新一期支教活动的各项准备,再次整装待发。助力乡村振兴,让山区学校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是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师生扎根在心底的初心和使命。

映山红是长白山区最早开放的花,春寒料峭中,漫山红遍、生机盎然、顽强坚韧。“在长白山地区,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师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支教计划取名‘映山红’就是想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参与支教工作14年,通化师范学院大学生顶岗支教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寒平告诉记者,如今“映山红”支教已顺利实施26期,全校16个专业的近万名学生参与了顶岗支教,受援学校遍及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五省18个县市区的331所中小学,每年受援学生达6万多人,被教育专家誉为“桃李满山沟”。

为让“映山红”盛开到大山里,2008年,通化师范学院实施了“映山红支教计划”,来自全校各个师范专业的教师们带领师范生面向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学校开展顶岗支教。

14年寒来暑往,他们行走在服务乡村教育的路上,翻山越岭,走过泥泞的乡间小路;风餐露宿,住过农村学校课桌拼成的“床”上;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即便坐着牛车、马车,也没有停下他们前行的脚步。

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教育一线,“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从一名教师发展到上百名教师,他们关注农村学校发展,关心农村孩子成长,不为名利,默默奉献。

集安市台上镇学校地处偏僻,没有音乐教师上课。2015年开始,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孙作东带领学生每周乘车近3小时,到台上镇学校教授乐器、排练歌舞、组织文艺汇演,让乡村小镇充满欢笑,带动乡村文化建设。

四平市梨树县驻县教师吴树德,因梨树县实习学校分散,管理难度大,便将自己的私家车留在梨树县,完成学校教学工作后及时检查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学生反映的情况最快得到解决。

“绵绵的山路说不尽丹心赤诚,我们甘做阶梯、做桥梁、做这条路上有温度的春泥,只待满目映山红!”驻县教师刘冲发自内心地说道。

对“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来说,开展支教工作,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更是一项服务振兴发展的事业。为了支援农村学校建设,他们四处奔走寻求支援,为农村学校累计捐赠电脑300多台、电视10台、座椅300多套,捐赠画室14个。

在保质保量完成驻县工作的同时,驻县教师们还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结合当地需求,以知识服务乡村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农村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助力乡村振兴成绩显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教育的敬畏使得“映山红”支教计划的全体教师们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定践行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做到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在他们的倾情付出引领下,参加顶岗支教的大学生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不负青春韶华,情系白山松水,有的学生参加完一学期支教任务后,又主动申请继续去农村支教;有的因为支教对农村学校和孩子产生了深厚感情,考上特岗教师继续重返农村任教。

如今,14年的坚守,凝练出通师人坚守初心、服务乡村、坚定信念、青春奉献、坚韧不拔、勇为人先的“映山红”精神,探索出“聚焦一个目标,促进二个提升,深化三方协同,推进四位一体,构建五维保障”的人才培养与校地合作体系。

驻县教师孙大志感慨道:“刚开始介入支教工作时没有经验,几年下来,颇多感悟,只有真正走遍长白山的沟沟坎坎之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支教的意义。”

秉承“心怀大我、赤诚报国”的教育情怀,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架起了高校、大学生与农村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托起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该团队2021年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最美团队称号;日前,被中宣部评为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