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成立于2001年,原为通化师范学院音乐系,2012年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成立二级学院,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院设有音乐学本科专业。音乐学2007年获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024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学院始终秉承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和崇德上善、笃行知音的院训,弘扬勤勉、务实、开拓、进取的院风,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传承靖宇精神建校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办学特色,凸显“一魂一师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办学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现有一栋2000多平方米的音乐楼、1个2300多平方米的教学区、1个可容纳300人的标准音乐厅、2个舞蹈排练厅、1个管乐排练厅、1个民乐排练厅、1个合唱排练厅、80个琴房、3个电钢琴教室、3个智能多媒体教室;学院拥有1060多万元的乐器等资产设备,其中170余万元的施坦威进口钢琴1台、50余万元的三角钢琴3台,雅马哈管乐器、打击乐器430余件,同时拥有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完备的图书、音像资料等教学与艺术实践资源;具有培养音乐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先进硬件设施和完备办学条件。学院是通化市音乐师资继续教育重要的培训基地,也是通化市音乐家协会钢琴、电子琴等社会考级培训基地;承担着面向通化市各行业与各个年龄层次音乐舞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考级工作。
音乐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教科研成果丰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3人,在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有留学经历的教师15人;通化市音乐家协会主席1人、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1人、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8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7人;教师党支部为吉林省样板党支部。教师发表论文总数254篇,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34篇、核心期刊43篇、省级期刊171篇,著作24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23项,获专利成果20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4项。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构建了“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成果丰硕。一是形成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通过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强化第二课堂管理、加强山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排练相结合;通过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开展专业实践周、以演代考、师范生专业基本功大赛等实现讲台与舞台相结合;通过排演《杨靖宇将军颂》《足迹》等大型演音乐作品、及见习、实习、支教、乡村美育浸润行动、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实现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是强化三维度人才培养环节:我们将红色文化、专业技能训练贯通“早晚功、周指导、月彩排、季演出”人才培养时间维度,课堂教学、排练室排练、舞台演出、赛场比赛、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空间维度,课、练、排、演、赛、导六位一体人才培养过程维度。三是培育创建三品牌人才培养平台:靖宇精神思政文化品牌、山莺实践育人品牌、映山红乡村美育品牌。
“靖宇精神”思政文化品牌:以传承靖宇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为主线,以红色歌曲、乐曲、舞蹈为载体,打造思政文化精品,如《杨靖宇将军颂》《足迹》等大型红色演出,深挖育人元素。大型红色作品演出《杨靖宇将军颂》、《足迹》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建、思政、文化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杨靖宇将军颂》从创作至今已演出几十场,是我院集体创作的长白英雄组歌,它由六首四部混声合唱组成,歌颂了以杨靖宇将军为首的东北抗联英雄故事。《足迹》2023年进行了首演、2024年复演,由五个部分35个节目组成,包含独唱、重唱、合唱、舞蹈、情景再现、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涉及演员三百多人。它再现了党的百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画面,舞台重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等人物形象。
“山莺”实践育人品牌: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能力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筑牢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山莺艺术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完善山莺艺术团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活跃第二课堂主旋律;开拓校内外实践项目,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延展第三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对实践活动的宣传作用,掌握第四课堂主导权。第六或第七学期实行春秋两季滚动实习,每学期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重要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寒暑假开展专业实践志愿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实践活动的跟进宣传,融合贯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堂,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山莺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艺术团深耕艺术实践二十余载,始终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传承“以靖宇精神建院育人”的办学特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艺术团成立至今,斩获国际赛事银奖3项、铜奖1项,国家级赛事金奖2项、银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赛事金奖和一等奖1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参加省级、市级、校级和院级演出数不胜数。山莺艺术团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映山红”乡村美育品牌:以“美育浸润”行动为载体,为乡村美育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持续性精准帮扶,开展美育第二课堂教学、文艺类展演、地方特色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促进城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为我院师生提供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演教融合”能力。“映山红”乡村美育项目开展多年来,我院教师参与人数12名,学生参与900余人,参与本项目的乡村学校学生约2400余人,先后为集安台上镇中心校、柳河县胜利小学、孤山子镇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输送美育师资力量。《基于美育浸润行动的乡村学校美育改进实践与研究》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毕业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学生平均就业率持续接近90%,建立了江苏盐城亭湖海之韵乐团有限公司、上海妙克信息科技公司等20余家就业、创业基地,有上百名学生在基地实习、就业和创业。
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已具有了坚实的办学基础、优越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办学条件。在学校的领导下,音乐学院党政一心,励精图治,不断探索,正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为吉林省东南部音乐教育的明天领航。